做好防护 远离慢性铅中毒
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将其广泛用于制作铅制塑像、建筑材料等方面。随着铅的生理毒性和环境污染作用被发现并得到重视,曾经的“染铅大户”,如今的铅笔、汽油、水管等都已经不含有铅,仅在蓄电池制造、铅熔炼、染料和其化合物等部分工业领域内涉及,相关从业人员仍要高度关注其对于人体的危害,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铅及其化合物常以粉尘形式逸散,呼吸道是最主要的吸收途径,但吸收率较低而蓄积性强,容易引发慢性中毒。误服含铅食物,如治疗哮喘、堕胎的偏方,用锡壶存放饮用水,容易造成急性铅中毒,目前已较为少见。完整的皮肤则不会吸收铅。
铅进入人体后会干扰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的正常功能。慢性铅中毒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肾病等。结合职业接触史,怀疑铅中毒者应寻求医疗帮助,告知医生自己从事的职业及工龄、症状及出现时间、家人健康状况等,提示检测血铅或尿铅便可明确。
对于铅及其化合物的职业接触人员而言,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工作场所要通风;3)作业时穿防毒工作服、戴手套;4)工作后洗手更衣,勤洗澡;5)定期体检,必要时可驱铅治疗。
早期的职业性铅中毒可防可治,关键是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铅”与健康两者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