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之季护脾胃
中医的“脾胃”和西医说的“脾胃”并不相同,中医的“脾胃”涉及了西医所说的消化、免疫、血液等系统。中医理论素来讲究根据时令来养生,《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以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来分别对应的。所以,进入漫漫长夏之季,调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
何为长夏
通俗地说,长夏指阴历六月,夏季最后一个月份。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在五体属肌肉。
长夏最脆弱的部位是脾。因长夏湿气太重,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人阳气,尤其损伤脾阳。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欲吐、大便稀溏,甚至腹泻、水肿。除了自然界的湿气,长夏时节人体本身也容易因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外湿、内湿相互影响,加重对脾阳的损伤。
祛湿,分清寒湿和湿热
既然长夏时节脾虚湿困,那么对策就是健脾祛湿,把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或者减少体内水湿产生。湿邪有寒热之分,祛湿之前也应分清是寒湿还是湿热。
寒湿者舌苔白、腻、厚,口淡,甚至感到甜,同样室温下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热水更舒服。寒湿者可以常吃利水除湿或芳香化湿的食物或药物,如鲤鱼、茯苓、扁豆、薏米、白蔻、橘皮等,少许辛辣、温热食物也可起到散寒祛湿的作用。
湿久困于体内,就会郁久化热,变成湿热。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湿热者治疗重点为清热利湿,可多食用苦瓜、西瓜、番茄、黄瓜、绿豆、荷叶等清暑利湿食物。
日常起居
长夏时节饮食宜种类多样、定时规律。适当吃些清热类食物,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水果蔬菜,如梨、苹果、香蕉、猕猴桃、桃等,满足身体消耗所需营养供给。同时注意补水,牛奶、豆浆、粥、汤等流食也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脾胃不好的人,可用莲子、荷叶、薏米、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自制凉茶或药粥调养。少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少饮酒,慎食过多瓜果冷饮,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长夏时节注意不贪凉,老幼体弱之人慎用凉水淋浴。适宜的室内温度为25-28℃,与室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可利用空调除湿功能,将室内湿度调至40-60%。长昼酷暑是长夏的主要气候特点,人体也应适应自然规律,晚睡早起。不宜长时间室外活动,锻炼以少许出汗为宜,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等缓和运动。
最后,长夏时节天气湿热,易使人心情烦躁,因此还要注意保持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