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主要有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容易发生在气温高的夏季,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则容易发生在冬季,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没有季节性。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 预防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需要遵循食品安全的五大要点: 1)保持清洁;2)生熟分开;3)做熟;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根据食源性疾病的分类,列举一些耳熟能详的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例如农村办酒经常出现的海水产品没蒸熟,发生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因为携带该细菌的鱼类、贝类、蟹类等海水产品。例如单位食堂容易出现鸡肉中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等。 2)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最具代表性的是1988年的上海甲肝暴发流行,主要是因为居民习惯生食毛蚶,而毛蚶容易被甲肝病毒污染。 3)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全国各地经常出现的以头痛伴躯体多处游走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病,就是因为福寿螺中含有管圆线虫的幼虫。 4)化学性食物中毒:学校食堂常出现的刀豆未煮熟,其有毒成分包括皂甙和血球凝集素。皂甙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胃肠道反应,毒性主要为溶血作用, 偶见死亡病例。此外,常见的还有发芽的土豆(含龙葵素)、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亚硝酸盐中毒)等。 5)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比较常见的主要有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6)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常见的由变质的食品引起真菌及其毒素引起,例如久泡的木耳(米酵菌酸毒素)、发霉的花生(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