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报告-明德璋
 
党史报告-刘晓舟
 
田林中学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系列活动
 
田林中学组织党员专题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上的工作报告
 
田林中学日前举办校内师德自培讲座

首页 > 党务公开 > 思想建设
关于田林中学校训建议
2018-01-05  作者(来源):[暂无]

校长室、党支部按语:

各位田林中学教职员工同志们:

从现代教育文化学意义上讲,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座右铭”的作用,对于造就和培养学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作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校训是对学校的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其表述比校风更凝练、抽象,内涵更丰富、深邃,能较好地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学校的独特气质,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治校风范。

今年学校党政和全校师生集中力量对学校历史上一些优秀的传统和精神进行整理和发扬,具体体现在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进行梳理,把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又符合学校实际的内容继续保留下来进一步发扬光大,把需要与时俱进的成分予以补充和征集。这项工作正在广大师生的积极配合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从去年开始,我们一些老师就在为校训梳理这项工作在积极思考谋略,他们发挥学科优势和自己的才智与热情,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尤其是学校的资深教职职工意见,到目前为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两个意见征求版本,即陈浚龙老师版本和林江老师版本(以下简称:陈版、林版),这两个版本都把所提倡的思想内容的经典出处、词义、词源以及对当前学校发展的定位意义做了一些阐述。今天在全校教职员工中进行学习讨论,再次听取大家意见,请大家各抒己见,提出宝贵意见。

                                                                20173

 

 

陈版:

关于田林中学校训建议

 “笃学 精思 明德 力行”的说明

 

一、“笃学 精思 明德 力行”的释义:

(一)笃学

作为学校的校训,我们首先提出的就是“笃学”,这是由于学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笃学,就是专心好学。语出《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意思是:忠实信念,勤奋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

笃,是踏实认真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列举《尔雅·释诂》篇:“笃、固也;又曰:笃、厚也。”和《释名》:“曰:笃、筑也。筑、坚实称也。”《康熙字典》引《广韵》释“笃”为“厚”,并列举了三部经典:第一是《易经·大畜》“彖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意思是:刚健和诚实,这两者交相辉映,就会使君子的德行天天更新日日向上。第二是《尚书·洛诰》:“笃前人成烈。”意思是巩固先王所成就的事业。第三部经典则是《诗经·大雅》中的《皇矣》:“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大意是说,(季历)致使周人的福庆不断增添厚实,获得了无限的荣光。这三个例句,前一个“笃”是形容词,厚实的意思;后两个都是动词,都表示“使……厚实”之意。

因此,笃学,与“博学、好学、勤学”等词语相比,更强调在学习中要踏实认真。而且从字义所涵盖的内容看,“笃学”还有要巩固自己所学的意义,这也是其他几个词语所不具备的内涵。

 

(二)精思

精思就是认真仔细地思考。语出宋代大儒朱熹《读书之要》一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所谓“熟读”,就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所谓“精思”,就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精,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简米曰精。简卽柬。俗作拣者是也。引伸为凡冣好之称。”意思是说,精的本义就是经过选择的米,后来引申来指最好之物,也就是经过提炼的最纯粹的物品。句中的“冣”,就是古“最”字。《康熙字典》引《广韵》释“精”:“熟也,细也,专一也。”就是专一纯粹,用功精深之意。明代大儒王阳明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在他看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功夫,全是为了“惟精”而最终达到“惟一”。

从这个角度看,精思,除了强调思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的专一、细致,也包含对思考内容和思考结果的要求,就是对问题思考要精益求精,要争取获得最为纯粹最为理想的解答。

 

 

(三)明德

“明德”,就是崇高显明的德性。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后一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明,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引《诗经·大雅·皇矣·传》:“照临四方曰明。”并阐释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说:“夫由微而着。由着而极。光被四表。是谓明明德于天下。”《康熙字典》引《易·系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以表“清晰明亮”之意。由此引申指“圣明智慧、心地光明”之意。做动词,就是“照耀”,引申指“修明、阐明”之意。

德,《说文解字》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段玉裁的解释是:“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强调的是真诚正直、表里如一。《康熙字典》引《洪武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纯”,是专一、纯粹;“懿”,是美好德行。引《尚书·皋陶谟》称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引《尚书·洪范》称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引《周礼·地官》称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从如上词义来看,所谓明德,就是要强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并使之达到一个“光被四表”的高度。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高的要求。

 

(四)力行

“力行”,就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语出《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阐发,其中“力行”则成为儒者的行为准则之一。

力,段玉裁注:“凡精神所胜任皆曰力。”就是竭尽自己所能够达到的力量。《康熙字典》说“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劲健之形”,意思是说篆体的“力”字,是一个象形字,象的是人由于筋肉紧张而显得有力强健之形。因为人耕作需要花费力气。由此以“力”表示用力,引申指“用功、勤勉”之意。

行,本义是路口、道路,念作háng,引申指行列、行业。引申作动词,念作xíng,指“行走”,进而指运行、行动、行为、德行。

力行,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修身》中说:“君子强学而力行。”就是高度概括了学和行的关系。《礼记》所谓“力行近乎仁”,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努力实践、竭力而行,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这对于我们现在而言,也是颇有意义的。

二、选用“笃学 精思 明德 力行”的说明: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这一性质本身就决定了我们的培养目标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知识,还必定要注重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这也是课改目标“培养人”的具体体现。

为此,我们从“学、思、德、行”这四个阶段着手,分别提出“笃学”、“精思”、“明德”、“力行”。我们认为,这样四个词语不仅有明确的内涵,也适合于我们这样一所承担了国家义务教育责任的初级中学的办学宗旨,更是我们学校近年来之所以能够稳步前行的精神力量的高度概括。

林版:

关于田林中学校训建议

“自知 自强 自谦 自觉”的说明

 

自知: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唯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接受自己,才能驾驭自己,才能战胜自己。

人只有自知才会显得从容,孔子曾经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颜回固然了不起,子贡既知人又自知,却更显得自信从容。而这种自信从容的关键来源于自知。

从静态的角度来讲,自知指的是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了解品质性格。这需要多角度的观察,需要长时间地在实践中剖析总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不断的自我观察的过程。我们田林中学的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上相对比较薄弱,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没有自己的发展潜力,这需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与发现;我们田林中学的教师,对于自身的不足,同样需要正视,对于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同样需要发展。而我们学校要做的是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实践平台,让我们的广大师生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从动态的角度来讲,自知指的是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昨天做不到的,今天可能可以做到了,昨天做得好的,今天可能做得更加完美。我们可能自身有很多不足之处,但随着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在发扬自身长处的同时,短处也可以通过学习逐渐完善,自己原来并不凸显的潜在能力,也可能随着自我完善的进程而变成自己的特长。同样,原来有的特长,可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变得难以发挥作用,也可能随着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慢慢弱化,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发展。总之,我们要以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

 

自强:

    自我勉励,自我完善。

《周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天道,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需要,这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步骤。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强是一种气魄,是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奋勇拼搏,开拓进取。自强是一种执着,是向着理想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不断前行。

自强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自主,即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信念,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对自己的责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层是坚持不懈,是不断发展的顽强意志,是决不放弃的恒久毅力。

每一个田林人都需要自强精神。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逐渐走向自主自立的关键阶段,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关口,每一个田林中学的学生都需要树立自主自强的观念,对自己的学业乃至人生负责,这样才能振奋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专业能力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需要外部的资源帮助,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自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自强者恒强,每个教师只有将超越过去的自我当成目标,才能够不断的发展,才能够推动整个学校向前发展。

自强的前提是自知,充分了解了自己以后,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我们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天赋和兴趣,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我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自谦:

    自抱谦逊态度。谦: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

    《周易·谦》:“以阳居阴,不自盈大。”指的是人要做到有功能忘,有劳不伐。《说文》:谦,敬也。指的是内心的恭顺谨慎。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每个人都需要保持敬畏之心。人一旦丧失了自谦之心,就会在自我膨胀中止步不前,甚至会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

自谦,就是不能盲目自大,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人的能力和天赋都是有其极限的。我们每一个田林人都需要自信,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自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即使我们的优势和特长,也不是没有进一步发展空间的。

自谦,不仅要求我们在自知的前提下建立谦虚的态度,更要求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持敬畏之心。我们的古人早就发现了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今天我们所秉持的优势,并不意味在未来的变化中会恒久发挥作用。只有时刻保持着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以及永恒发展的真理的真诚敬畏,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只有做到自谦,才可能继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讲,自谦是自强的重要保障。

 

    

自觉:

    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自觉,是一种自我觉醒,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该主动地去认识规律,并主动地去遵循和实施。自觉的反面,是“被迫”、“被动”,我们要提倡自觉,提倡主动地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从我们学校来说,遵守规章制度要自觉,学习要自觉,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要自觉,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也要自觉。

自觉,还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孔子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一种自觉的境界。随着人的不断自我完善,会将自己的外在认识提升到本能的地步,主动地按照某种意识去行动。这种表现,我们就称之为自觉。这种自觉是我们每个田林人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

 

版权所有:上海市田林中学 地址:上海市宜山路699号
邮编:200233 电话:64360146 E-MAIL:guw@xhedu.sh.cn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24号